吕海江,男,湖北浠水人,物理学博士,现为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三级教授,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中高能核物理。

1994-2004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毕业获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2004年进入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作。  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与信号系统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合作研究、2010-2012年在歙县金马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研基金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大科学装置开放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领军人才基金1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科研资助项目2项以及安徽省高校自然科研基金1项,在Phy.Rev.LetterPhy.Rev.DSCI收录期刊及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安徽省模范教师”“黄山市青年科技奖”、黄山学院“先进个人”、“师德标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和奖项,入选黄山学院第一、二、三、四、五届学术骨干。

马堃,男,1983年出生,安徽六安人,博士,教授,现任大学物理公共教研室主任,安徽省物理学会理事,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物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委员。曾获黄山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光学系统CAD》和《MATLAB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主持安徽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项目、安徽省教研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学热点难点教研项目等教研项目。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四届、第七届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获黄山学院第九届教学优秀奖。此外,参与省级传统专业改革项目、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等教研项目若干项,参编《大学物理上册》、《大学物理下册》等教材。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碰撞动力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等科研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在Phys. Rev. A, J. Phys. B, J. Electron Spectrosc., Chin. Phys. B, Chin. Phys. Let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入选黄山学院学术骨干。

程和平,男,汉族,1972年出生,安徽屯溪人,博士,教授,现在主要研究兴趣为生物有机材料的光谱学研究及第一性原理计算。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光学专业,获光学博士学位。  2017-2018年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以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身份从事合作研究。现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等多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校级教研项目多项。在Molecular Physics、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等SCI收录期刊及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主持和参与黄山市多项经济规划类横向项目。2015-2016年,挂任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2021-2022年,挂任职黄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闫新虎,男,安徽淮南人,2000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  2011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核与粒子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担负大学物理物理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方面主要是基于美国杰斐逊国家实验室(Jefferson Lab)的中高能核物理研究。

主要研究经历:2006年7月 - 2006年9月,2007年5月 - 2007年8月,2007年10月 -2008年4月,2009年1月-2009年4月,2009年8月-2009年10月,2010年3月-2010年5月,2016年8月-2016年12月:工作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杰斐逊国家实验室(Jefferson Lab);博士研究课题为“电子准弹性散射过程核子的纵向响应函数RL和横向响应函数RT的精确测量”。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子结构(Nucleon Structure),核子自旋结构(Nucleon Spin Structure),核介质效应(Nuclear effect)等, 以及中高能核物理实验探测器模拟设计(Geant4)和实验数据分析(ROOT)。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文章多篇。

何聚,副教授,理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期从事信息材料的磁电特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铁材料的量子调控,主讲大学物理等课程。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和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主持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和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分别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Nature Index期刊及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4项,参编教材1部。先后获得黄山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二等奖,安徽省“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先后获得过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与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多项,安徽省 “双百”大赛三等奖多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项多项,被认定为“双能型”教师。

叶剑锋,硕士研究生,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职于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光学磁共振实验以及NV-center实验研究。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主持和参与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Physics Review B,  Chinese Physics B 和《核技术》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若干篇论文。主要讲授课程有:《大学物理学》、《热学》、《大学物理实验》。曾获第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理科组二等奖;第四届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教学优秀奖三等奖;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安徽省预赛获得二等奖。

许媛(1982-),女,副教授,理学硕士,安徽黄山人,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2004年-2007年,在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曾从事激光烧蚀等离子体方面的数值模拟工作。2007年进入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19年加入智能微系统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可靠性的研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学习。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大学物理教材1部,以第三作者参与编写石墨烯材料方面的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黄山学院“教学优秀奖”,黄山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张燕飞,副教授,硕士。担任《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光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授权专利10多项,主持教研项目2项,参与4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0多篇,参加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第一届同课异构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多年指导学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材料的电磁特性及应用。

江昌龙,讲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为大学物理教研室专任教师,从教以来,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建筑物理》、《建筑物理实验》、《平板显示技术》、《数学物理方法》、《光学》、《原子物理》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作风严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物理实验竞赛,获得二、三等奖5项。研究方向为超声电容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光学仪器成像的像差分析。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和主持校级研究项目若干,参编教材一项。

胡学鹿,讲师,男,1989年8月出生,2012.09-2018.08,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物理学专业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光电子学,发表sci一区论文多篇。2018.10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目前主持校级和省级项目各一项。

李耘云,女,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物理公共教研室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纳米光电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