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平台简介

发布者: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12-20浏览次数:42

   智能计算平台是黄山学院第三批校级科研平台,平台团队由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等十多位博士、教授组成,主要依托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海量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和特征提取、大规模网络计算以及基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应用在测量理论、数据管理等技术支持下,形成海量实时数据源,并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可信可靠的应用。

平台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

    随着北斗卫星全面组网成功和卫星民用化趋势,北斗卫星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基于遥感数据的目标检测、与地面WSN组建混合定位网络完成精准定位、道路识别以及河流识别、植被识别、作物识别等,对于农业、渔业、牧业以及城市建设等,都能建立在多尺度卫星图像上的识别、定位和变化检测等。

2)海量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核心算法研究

涉及时序数据(交易数据、出行数据、系统日志、多传感器数据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图像、语音)等,研究多模态数据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诸如SIFTGabor、小波、HHTHOGMFCCFbankword2vecTFIDF等,以及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核心算法研究,包括聚类算法、分类算法、关联挖掘、序列挖掘、轨迹挖掘等,还有集成学习、深度随机森林等复合架构的研究与应用实践。

3)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以及在图像、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深度神经网络(包括CNNDNNTDNNLSTMTransFormerConFormerAttention等),探索基于多尺度数据融合、特征融合、模型融合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多尺度网络计算的智能分类系统,包括目标检测、图像识别、图像分割、语音识别、方言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自然语言理解NLU、知识图谱、多轮对话、智能问答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4)多模态深度网络研究:以图生文、以文生图、视频行为分析等架构研究

    图像标题生成是人工智能研究热点,可以让图像快速形成文本描述和关键信息提取,对后期的索引、搜索与匹配提供,把图像的编码与文本标题的编码结合起来训练,利用编码器与解码器架构可以实现。基于解码器架构的看文绘图架构,基于transformer+self-attentionOpenAIDALL.E架构等完成以文生图任务等。

5AutoML、神经架构搜索NAS、模型搜索等自动机器学习架构研究

    自动机器学习架构(AutoML)快速兴起,无需手动实验的方式快速找到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集多个训练器、搜索算法和已评估模型的模型搜索(Model Search)架构研究,探索多个模型的分布式搜索与装配等。

6)集训练与推理应用一体化平台研究

基于海量数据采集网络,研发数据自动标注、半自动标注方法、特征提取技术,构建集数据导入、数据预处理、训练数据选择、训练数据半自动化标注、特征抽取与选择、识别与分类网络设计、网络模型在线训练、网络模型验证、网络模型推理和应用于一体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平台,研究面向图像、语音和NLP的算法算子层,完成图像类模型训练、语音类模型训练、NLP类模型训练以及多模态模型训练平台等研究,通过不断构建算子层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核心能力的提高和落地。

7)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算子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智能化应用

      聚焦应用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网络爬虫与知识抽取系统、用户画像与精准推送系统、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系统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与分析系统基于语音合成的语音播报和语音陪护系统基于智能交互的语音问答系统基于OCR与手写体识别系统基于多模态的知识图谱构建

       团队重点关注微尺度规模下的海量数据、探测数据、数值仿真与数据绘图技术应用。于2005年开始对探测数据的增长、拟值化处理、数据的孕育等进行研究,成功在WSN基础上提出了ADSN专业网络与数据管理技术理论,并在古民居探测与早期火灾探测上获得应用;海量探测数据管理方案应用到了民居数据采集、文献数据可计算化管理、功能数据的拟合上,对以卫星图像为基础的近87TB村落数据,进行了有效管理,高性能的识别出全球类似“徽州古民居数量接近83万幢”。建立村落早期火灾环境、古民居温度场/湿度场模型、古民居微颗粒分布模型、古民居水致霉变漫延模型、环境木材含量测试模型、人居环境作息多参数模型等基础探测仿真数据库。

团队成员先后发表相关论文60多篇,本科生组成的小组具有16项软件著作权与20多个专利。同时团队主持与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文化部科技创新、省级项目等十余个。

智能计算平台:7706实验室;交流QQ:79776969,欢迎有合作需求的老师交流。